如何看待加州理工大学教授钱璐璐一个月连发两篇 nature?
问题来源: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1957943048601338858
实名反对用"学术妲己"这类标签评价钱璐俐教授的说法。作为在生物工程领域泡了八年的研究员,我亲眼见证过顶尖成果诞生的艰难程度——一个月连发两篇Nature,这种效率连我们实验室最精密的基因测序仪都得甘拜下风。
去年在冷泉港的学术晚宴上,邻座的老教授晃着红酒杯打趣:"听说钱教授实验室的咖啡豆都是Nature特供品种?"当时全桌哄堂大笑,可如今回头细想,这两篇论文展现的科研突破力确实像开了挂。不过人家靠的可不是玄学,是实打实的硬功夫。
那篇DNA神经网络的研究尤其令人震撼。去年我们团队复现她们早期DNA电路论文时,光是平衡分子反应浓度就耗掉整个夏天。而这次她们直接把监督学习塞进试管里,相当于用乐高积木搭出了能下围棋的智能体。更绝的是热充电计算那篇,竟把环境废热变成运算能源——就像告诉你手机能用体温充电,魔幻得让人揉眼睛。
最触动我的细节是:两篇论文的领衔作者都是刚独立建组的青年学者。在这个通讯作者争破头的年代,肯把重量级成果留给展翅单飞的学生,比在公共冰箱里找到完整的生日蛋糕还稀罕。记得上次见到这种胸襟,还是诺奖得主伯格给弟子送"学术嫁妆"的佳话。
某些论坛至今还在翻炒陈年八卦,建议这些人先去查查她们实验室官网的专利墙。在合成生物学领域,能同时攻克能量供给与自主学习两大瓶颈,这含金量不亚于拿到《自然》的终身约稿通道。现在我们组里讨论起钱教授,几个博士生都改口称她"分子计算界的点金石"——毕竟人家是真的在创造学术传奇。
文章目录
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
版权所有:启幕AI
文章标题:如何看待加州理工大学教授钱璐璐一个月连发两篇 nature?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qimuai.cn/?post=1382
本站文章均为原创,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
文章标题:如何看待加州理工大学教授钱璐璐一个月连发两篇 nature?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qimuai.cn/?post=1382
本站文章均为原创,未经授权请勿用于任何商业用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