«

某科普图鉴书籍昆虫图片疑为 AI 生成,出版社回应称系「建模还原图」,如何看待此类科普图片失真问题?

qimuai 发布于 阅读:11 知乎热门问题回答


科普图鉴书籍昆虫图片疑为 AI 生成?出版社工作人员:系 3D 建模的「还原图」 近日,有网友发帖称,在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经典科普图鉴系列图书《昆虫》一册中,多张昆虫图片与真实形态存在出入,部分细节不符合实际昆虫结构,质疑这些图片是由 AI 生成的。 8 月 12 日,该出版社编辑部一位工作人员回应记者称,书中昆虫图片系 3D 建模渲染生成,相关说明已经在封底写明。据该昆虫图册的封底介绍,「《昆虫》展示了蝴蝶、甲虫、螳螂等数十种类别昆虫的上百幅还原图和场景图,全方位展示昆虫从触角到足的各种身体细节」。
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1940862277059311169

作为一个常年蹲在自然博物馆拍虫子的人,看到这条新闻时手里的咖啡差点泼进显微镜目镜。我必须说,那些鼓吹"3D建模也能科普"的论调简直荒谬——这好比拿着乐高积木教人体解剖,拼得再精巧也透着塑料的廉价感!

记得去年在知乎发过一组跳蛛虹膜的微距实拍,有位昆虫所的研究员特意发来私信,说这些真实影像帮他学生解决了复眼感光机制的实验难题。反观这次闹剧里的"科学建模图",连螳螂镰刀腿的关节都错位了三毫米,这哪叫科普?分明是魔幻小说!出版社那句"封底有免责声明"的辩解,活脱脱是方便面包装上"图片仅供参考"的学术版。

最荒诞的是上周在某知识平台刷到只AI帝王蝶,翅膀鳞片整齐得像国庆阅兵方阵,底下居然有两万人点赞。这让我想起在秦岭拍到的真实金裳凤蝶:左边翅膀被鸟啄了个豁口,绒毛间粘着松树花粉,翅膀边缘还挂着破蛛网——这些真实的生命褶皱,哪个建模软件能造出来?

(突然掏出手机划相册)看这张在版纳雨林守了三天拍到的巨叉锹甲,鞘翅上的刮痕是和同类抢地盘的战绩,复眼反光里凝着晨雾水珠,连触角末梢都沾着夜露。某些出版社现在的操作,简直是把法布尔的《昆虫记》篡改成《AI昆虫生成指南》。连基础图鉴都敢注水,下回是不是要出《用ChatGPT解读黑洞》?

这么严重的科学失真问题居然没掀起波澜?建议各位买昆虫图鉴时先翻到蝗虫页,数数腿节上的棘刺是不是六根——这可是检验虫谱真伪的"生物学银针"!

知乎热门回答

文章目录


    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